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教育信息化100人】程场小学校长程爱思:走出乡村特色“互联网+教育”之路

信息化编辑部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-12-16


本文大概

3132

读完共需

10

分钟


几年前的河南省兰考县谷营镇程场小学,几乎是一块没人敢接的“烫手山芋”。四面漏风的教室,有课才会到岗的老师,还有每年持续流失的生源……几乎让人看不到这所学校发展的希望。

但在程爱思校长眼中,这里却必须成为赋予孩子未来的希望之地。三年时间里,她带领全校师生突破了层层的技术阻碍,又解决了引入优质课程难的问题,成功开足五门在线课程。

把这所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提上去,是程校长笃定要做好的事。


口述 | 程爱思
作者 | 信息化编辑部程雪怡
原创 | 教育信息化100人


以下内容根据程爱思校长口述整理,她详细描绘了程场小学在“互联网+教育”中的实践探索:

01    

听不到读书声的学校

 
程场小学建于1950年解放初期,如今已成立61年了。村里几位80多岁的老人曾告诉我,学校是周边几个乡一起联办的,那时的教学质量很好,培养出了很多有能力的人才。

2008年2月,当我被调到这所学校时,眼前破烂不堪的环境,几乎把昔日的美好湮没殆尽了。

比艰苦环境更棘手的问题是,这里没有学习氛围。我无奈中跟邻居们讨论,为啥一个学校听不到读书声啊?结果得知,早期这里的学生还有近200人,但种种原因,学校管理比较混乱,在职的老师是有,实际授课的在职教师却只有几名。有的老师在外做了其他工作,有的被借调到其他单位,还有的挂职在家里休息。于是,以前的校长不得不聘任社会人员来上课。毕竟“老师”们不是专业人才,教学质量可想而知?

另有异军突起,2012年镇上建了一所新的民办学校。一部分家长感觉孩子所在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行,加上他们外出打工,就把孩子送到了民办学校;另一部分年轻父母在县城买房搬迁,孩子到县城就读,造成学校的生源也在不断流失中。

以上,便是这所学校听不到读书声的根源所在。


02   

学校要变好,从教师改革入手

 
当我接任校长的时候,压力特别大,一是学生人数少,二是学风不正,教风不正。最有挑战性的还是教师管理。因为历史缘由,老师们投机取巧、惰性很强,并且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掉的。特别是年龄大的老师,总是抱着“干了今天也许就没有明天了”的想法。

曾有一位年轻老师说,“干这职业就图有较长的假期,有机会照顾孩子和家里,要知道,时间管理这么严,打死我都不干。”她把“做老师”这件事只是当成一个挣钱的工作,而没有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事业和责任。

所以,我就先从教师改革入手。之前,好几名老师每周只是有课的时候才来,我规定教师没有课也必须在学校工作备课,不得迟到早退。开始他们心里很憋屈,而我首先以身作则,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,学校一点点变化,成绩一点点上升,各种活动开展着,他们也都看在眼里,认同在心里,表现在行动上,从慢慢的跟着我去做,到主动去做。

就这样,从老师的工作态度,到校容校貌、校纪校风,一切都在慢慢变好。


03    

互联网+教育的萌芽:从对着小小的电脑屏幕学习开始


但目前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不够,正式上课的老师有9名,其中一位58岁、一位49岁,老师平均年龄42岁。从老师的学科分布看,学校有2名语文专业老师,5名数学老师,2名英语老师,1名生物老师,1名物理老师,1名科学老师。老师们的专业和学校所需明显不符,没办法只能是让老师按学校所需分课,现在“语文”老师还能分布到每个年级一个人,但数学老师是每人跨阶段教学,英语老师是一个人要上三至六年级的英语课。

作为偏远地区,村里几乎没有艺术相关专业的人才来这里做老师。要解决这个难题,我便想到一位已经调走的老师,从他那儿对接了很多公益机构,在他的帮助下,于2018年9月申请到了线上课。

公益机构的线上课程种类很丰富,我们学校结合自身需求选择了音乐、国学、阅读、科学和美术,志愿者老师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,即便有时会遇到志愿者没时间上课的特殊情况,我们也会让班主任老师从网上学习,学会了再教给孩子们。

最早,学校只有一台电脑,全校学生就对着小小的电脑屏幕上课。我们条件虽然艰苦,但仍然坚持让学生学习更丰富的知识,于是途梦公益机构在2019年暑假给我们捐赠了一台投影仪,ClassIn也为我们支持了软件平台。我们就充分利用,组织有在线课的班级轮流到多媒体教室上课,孩子们通过参与丰富的在线课程开发了兴趣,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。有了专业工具,我们的在线课程更有趣了,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中,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,更有为人道理。

▲图/孩子们通过在线课学习制作的手工作品
 

▲图/同学们在多媒体教室上在线课的场景
 

04    

教育理念革新+老师自发行动

引发了“互联网+教育”的更多探索……
 
在刚引入在线课时,我的心里也没底。因为老师同学们从来都没接触过,但看到第一节音乐课上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,让我知道这种方式是有意义的。
起初,老教师们不太认可,觉得线上课耽误了正常文化课的上课时间,大家也还是沿用在黑板上讲几道题的老办法授课,没有理解教学相长。

后来,每当有在线课的时候,我就要求他们去听评课,慢慢地他们发现线上课中孩子们回答问题更积极,有的课程如果不借助在线设备就会非常枯燥,学生也很难接受。

在几次听课后,有位五十多岁的老师非常坚决地说,“这一年我要跟你们学会用电脑!”于是,他真的从学习电脑开关机开始,现在已经可以做助教老师了。从这位老师身上我发现,年龄并不是阻碍老师们采用信息化教学的阻碍,教育理念的革新和老师自身的积极性,能引发“互联网+教育”的更多探索。
 

▲图/老师正在学习通过手写板上在线课


05

乡村小学的未来,不能走和大多数学校相同的路

 
早前,我们的中心校长曾号召全镇村小校长打造“小而美,小而精,小而拓”的学校,我认为很有价值。之后,只要有外出学习参观机会,我都会带着老师们积极参加。镇上大一些的学校反而不做在线课,他们不愁生源,师资力量也好,所以老师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。
 
但作为乡村小学,我们不能走和他们一样的路,不然更没法活。我们只能去拓展新方法,从基础抓起来。
 
疫情期间,我们学校没办法恢复线下课,也会用在线上课(录播课和直播课相结合)的方式实现“停课不停学”。有条件的老师尽可能都用直播方式授课,老师们通过直播课能够更好的把控课程进度,线上布置作业、批改、辅导也很方便,效果比录播课好很多。
 
我自己也会挨家挨户去看学生们的上课情况,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家庭,爷爷奶奶大多没有智能手机,我就帮助他们在电视上播放课程,电视不行的就去借用邻居的手机……总之,是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正常上在线课程。
 
现在,学校的教学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,我挺知足的。未来,我们还会积极探索科学课和编程课等课程,帮助孩子们认识网络,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;体育类课程的革新,我们也将积极去开展。

▲图/大课间学生做操

当校长的这些年间,我们的确遇到过很多困难,但看到孩子们从啥也不会到取得荣誉,陪着他们一步步走来,真的很有成就感。
 
开学前,我去买了涂料和水泥沙子,想把教学楼破旧的地方重新美化一下。镇上卖涂料的老板跟我说,“你们学校成绩很好呀,我闺女上学的初中,每次的月考成绩出来后,前几名总是你们学校的!”听到别人这么说是真开心。

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很好,这正是我们作为基层教育者的幸福!


| 受访者简介,程爱思,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程场小学校长。

| 本文作者为信息化编辑部程雪怡,为“教育信息化100人”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我们。


“教育信息化100人”聚焦“教育信息化”“教育新基建”“智慧教育”“互联网+教育”“教育技术”等领域,持续关注专家观点、最新资讯、前沿报告。我们正在寻找 “中国教育信息化100人”,希望被采访或者对教育科技感兴趣,可以添加我们微信:jiao2101708013,点击下方关注我们。


【教育信息化100人】实践者亲述:一所学校里的教育信息化是如何推进的?


朱永新:用教育新基建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四个建议


华南师大柯清超:“十四五”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底层逻辑与推进路径


华东师大祝智庭:智慧教育永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


北师大余胜泉: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